明天長者日下午,我會在一個長者日講座分享我與至親長者溝通的故事。
回想年少時,我完全不懂怎樣與父母溝通,特別是媽媽。當時父母對我的管教頗嚴厲,我們溝通的模式,通常父母是指責型,我就是討好型或打岔型。我因怕講錯說話令到他們不喜歡或不開心,就不敢跟他們說話,也不會講自己的感受或想法,所以我媽媽曾問我是否啞的。我記得最大膽的一次,我很想去參加一個營會,於是早上趁爸爸仍未起床上班前,把事先寫好的字條偷偷地放在爸爸的襯衫袋內,我告訴他我會努力讀書,懇求他批准。最可笑的一次,我不滿媽媽罰弟弟,不准他吃飯,於是我躲在床上,也跟弟弟一起不吃飯,我以為媽媽會知道我不開心,奇怪的是媽媽完全不問不聞。
到長大成年後,我們的溝通模式開始轉變,我已經在思想和經濟上獨立了,不再像以前一般怕他們,於是我轉了用超理智型和指責型跟他們溝通,他們則轉了討好型。有一段時間,爸爸、媽媽常會分別找我飲茶,期間就會向我訴苦,回想起來,我當時完全不懂如何回應,只是單單的聽,心裡只覺得他們很煩。對於他們面對的問題,我就會跟他們評道理,有時認為他們不對,就會無情地指責他們。記得有一次,我不小心對我媽講了一句不尊重的話,她頓時給我氣得留下淚,那時我才驚覺到她委屈的心情,其實我完全不明白或體諒她。
自此我開始珍惜與媽媽相處的時間,也用心去改善大家的關係和溝通模式。現在,我們有甚麼事情都可以好似朋友一般開心見誠的交談,大家能用一致的溝通模式。以前我們曾因溝通惡劣而動粗,但現在我們可以牽著手逛街,實在非常難得。還有,很多時候,家裡發生甚麼大小事情,她都會跟我商量,徵詢我的意見。印象較深的一次,我跟媽媽重提年少時的事,我說我覺得她重男輕女,她聽了沒有責怪我直言,雖然她沒有反駁或解釋,但從她的面部表情,我感受到她很接納和明白我。
其實,我和媽媽的溝通仍有好些地方要改進的。今年我和她曾經試過幾次不愉快的事件,其中包括:一、媽媽跟一個親友相處有問題,我嘗試在當中調解,引導她去了解對方的做法,不過媽媽卻說我偏坦對方。二、媽媽是不愛隨便掉東西的人,我看見她的瓦煲已破,所以我就買了一個全新的瓦煲給她,希望她自動將舊的掉去,不過她倒怪我花錢買新的,並把舊的瓦煲用來放東西。三、暑假我們一起去日本旅行,在同一晚她向我兩次發怒,事因我們要去泡溫泉,她就問我該穿民宿提供的浴袍還是自己的衣服下去,我只說隨你喜歡,她就不滿的說:問你都多餘的!到泡完溫泉後,她問我該走那一條路上房間,我就因想她思考一下就問她:你剛從那裡來的?她就非常生氣,掉頭就走了。我立即知錯了並告訴她該怎麼走,我實在不該跟她說拐彎抹角的話。幸好媽媽從不記仇,第二天又開開心心一起去玩。
跟媽媽相處雖然偶有問題,但不算困難,因為她會給我反應,且會講她的想法和感受。我倒覺得與老爺爺很難溝通,他是一個內向而沉默的人,我覺得自己好像跟一塊海棉講話一般,只是我單方面的講,他卻不會跟我溝通。我試過陪他一起坐聊聊天,不久因沒有甚麼好講,沉默了一段時候,最後大家都睡著了。我很希望跟他有較深層的溝通,不過還要花很多功夫呢!